明宣德青花地拔白卷草纹鱼篓式尊价格

  • 明宣德青花地拔白卷草纹鱼篓式尊价格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瓷器 瓷器工艺品

明宣德青花地拔白卷草纹鱼篓式尊价格

LOT 2829
明宣德 青花地拔白卷草纹鱼篓式尊
参考价: 估价待询

成交价: RMB 11,500,000
年代: 明宣德
尺寸: 高:13.5 cm(5 3/8 in)口徑:16.5 cm(6 1/2 in)直徑:21 cm(8 1/4 in)足徑:14.5 cm(5 3/4 in)
“大明宣德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宣德本朝
[来源]北京藏家旧藏。
尊呈鱼篓式。撇口、束颈、垂腹、圈足。内、外和圈足内均施亮青白釉。里口涂点一周青花圆点纹。肩部和下腹部均以相同的网纹和几何纹相间排列装饰,而且上、下交错呼应。上腹部以青花地抜白卷草纹装饰。近足处绘33个单线菊瓣纹。外底署青花楷体“大明宣德年制”六字双行外围双圈款。
明代永乐、宣德时期景德镇御器厂烧造的御用瓷器,造型繁多、胎体厚薄适度、胎质洁白、釉质莹润,显示出浓郁的文人气息。其青花瓷器纹饰发色浓艳、装饰题材丰富、画面布局疏密有致,被推为明代青花瓷器之冠。这两朝御窑瓷器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模仿伊斯兰国家黄铜、玉器、陶器等造型和纹饰烧造的甜白釉、洒蓝釉或青花无当尊、鱼篓式尊、双系活环大背壶、绶带耳葫芦扁瓶、如意耳扁瓶、方流执壶、绶带耳蒜头口扁壶、花浇、折沿盆(洋帽洗)、方腹委角瓶、八方烛台、长圆笔盒等,均造型新颖,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显示出永乐、宣德时期景德镇御器厂擅于吸收优秀外来文化创造崭新陶瓷艺术品的能力,为中国传统陶瓷造型增添了新的活力。
这种鱼篓式尊的原型源自14世纪西亚伊斯兰国家黄铜制品,英国伦敦大维德基金会即收藏一件14世纪黄铜錾刻阿拉伯文鱼篓式尊(图一),腹径21厘米。从现有实物看,明代景德镇御器厂自永乐朝开始烧造这种造型的青花瓷器,如故宫博物院即收藏一件永乐青花缠枝花纹鱼篓式尊(图二)。宣德时期景德镇御窑厂除了烧造青花鱼篓式尊外,还烧造洒蓝釉品种。故宫博物院收藏一件宣德青花缠枝茶花纹鱼篓式尊(图三)。与本拍品相同的鱼篓式尊,故宫博物院也收藏一件(图四)。宣德朝洒蓝釉鱼篓式尊见有香港苏富比2010年10月8日拍卖的一件,系此次拍卖会第2620号拍品(图五)。
这件青花鱼篓式尊,造型规整,青花发色纯正,款式标准,款字清秀,具有晋唐小楷书体风格。这种款字即著名古陶瓷收藏家、鉴定家孙瀛洲先生(1893-1966年)总结出的宣德御窑瓷器年款歌诀所曰“晋唐小楷最超群”。这件器物历经近500年风雨沧桑,仍保存完好,弥足珍贵。
天方新样呈御前
——宣德青花卷草网格纹鱼篓尊
这件宣德青花卷草网格纹鱼篓尊,造型纹饰都带有鲜明的异域风情,釉面滋润细腻,青花发色幽深典雅。故宫博物院藏有造型纹饰相同的宣德青花鱼篓尊,惜已残破。
宣德帝是一位风雅天子,他精通书画,喜好奇异别致的陈设、玩器且品味不俗,宣德朝宫廷造作水平之高,在有明一代皆首屈一指,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即云:“本朝窑器,用白地青花间装五色,为古今之冠”其中又以宣德窑和成化窑最为贵重,“盖两朝天纵,留意曲艺,宜其精工如此”。这件宣德青花卷草网格纹鱼篓尊系为供帝王赏鉴所制仿异域风格的珍玩之器,故格外精细别致,既是宣德御窑之佳作,也是当时中西方文化交流的见证。
蒙元时代的持续西征和四大汗国的建立,使得中国与伊斯兰世界的交往空前密切。来自中亚西亚的“色目人”官吏和工匠,直接为元代的工艺美术带来浓郁的异域风情,在元代的丝绸、瓷器造作上都有鲜明体现。明朝初年,国家根基尚未彻底稳固,为保障社会安定,朱元璋严令禁止民间与海外互市,甚至禁止民间使用番货,《明太祖实录》记载,洪武二十七年正月诏令“禁民间用番香、番货。先是,上以海外诸夷多诈,绝其往来,唯琉球、真腊、暹罗许入贡。……敢有私下诸番互市者,必寘之重法。“而扼守陆地中亚商路的帖木儿帝国与明廷的关系也反复无常,屡次扣留、冒犯中国使臣,海上和陆路的商贸都凋零不振。
到了永乐、宣德年间,形势已大不相同,“永宣盛世“大明国力强盛,永乐帝朱棣长于行伍,平定了鞑靼、瓦剌等地边患,号称”威德遐被,四方宾服“;帖木儿汗在东征中病逝后,其孙哈里继承汗位,与明廷修好,每两到三年即派遣使团前来朝贡商贸。帝王也志在缔造”万国来朝“盛世功业,永乐年间侯显五使番邦,陈诚四往西域,郑和六下西洋。宣德朝虽因耗资过重中止了“下西洋“的海外开拓,但仍大力扶持朝贡贸易,参与朝贡的国家和地区多达30余个。中亚西亚的伊斯兰世界国家,在朝贡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明人称穆斯林“回回”,将阿拉伯地区泛称为“天方”,回回商人精于贸易,带来了大批珍贵的良马、宝石、香料和精巧的金属、玻璃器物以及产自域外的皮草药饵和珍禽异兽。
在明代的对外商贸中,丝绸和瓷器是最畅销的货物,《明史·失剌思传》记载“时车驾频岁北征,乏马,遣官多赍彩币、磁器,市之失剌思(即今伊朗设拉子)及撒马儿罕诸国。”瓷器在中国造价相对低廉,又可做船只的压舱物,在海路上是最普遍、大宗的出口商品,其中青花瓷器最受欢迎。《瀛涯胜览》称爪哇国人“最喜青花磁器”,中亚西亚更是因为伊斯兰信仰的缘故,对呈现圣洁的蓝白色的青花瓷情有独钟。伊朗阿德比尔寺和土耳其的托普卡比博物馆中有数百件明代陶瓷保留至今,它们都曾是王公权贵的珍爱之物。在一些反映贵族生活的绘画作品中,来自中国的青花瓷,和黄金宝石器皿一样被供奉在席案上。16世纪初,伊斯兰陶瓷中心伊兹尼克地区还专门仿制中国的永宣青花。
商贸带来的物质文化交流是双向的,永乐、宣德年间,景德镇御窑也烧造了大量仿伊斯兰风格的瓷器,而且根据考古发现和传世实物统计,这种中国仿伊斯兰风格的高档瓷器,在海外十分罕见,但在景德镇珠山御窑厂和清宫旧藏中为数不少,可知这些带有异域风情的瓷器,并非为了外交商贸需求制作,而是专供帝王把玩、欣赏之用。据冯小琦研究,永、宣时代,中国仿西方造型的瓷器至少有24种。其模仿的原型,基本是13-14世纪伊斯兰世界的铜器,或取其造型,或采其纹饰。例如这件台北故宫收藏的永乐青花花卉纹洗,其器型就是直接模仿自西亚的黄铜折沿盆,但将原本的阿拉伯文字装饰换成了中国传统的缠枝花和海水
这件宣德青花卷草网格纹鱼篓尊,也是一件典型的明永宣御窑仿伊斯兰风格瓷器,此尊直口,扁圆形腹,因造型类似鱼篓,故名。其原型可能是14世纪伊朗设拉子附近盛产的一种黄铜碗,这种黄铜碗往往用镶嵌金银和有色涂料的方式加以装饰,纹样常见各类贵族纹章,动物、人物图案以及文字装饰。
尤为珍罕的是,这件宣德青花卷草网格纹鱼篓尊,不仅器型仿自域外,装饰图案也带有浓郁的伊斯兰风情。阿拉伯地区的装饰纹样以繁密精致著称,因伊斯兰教义反对偶像崇拜,所以在装饰领域衍生出了极为发达的的几何组合纹样和抽象的植物纹。这些纹样常采用重复连续的方式,组成华美细密的装饰带。这件宣德青花鱼篓尊腹部的卷草纹,即经简化的伊斯兰植物纹样,这种纹样枝繁叶茂连绵不绝,象征着宇宙的永恒节奏和天地万物旺盛的生命力,在伊斯兰地区广泛用于陶瓷、建筑、书籍和纺织品的边沿装饰上。
鱼篓尊上第一、第三行的装饰带上的细密网格纹,则是在模仿是伊斯兰铜器上的阴线錾刻。西亚金属器常在地自上刻画均匀的交叉阴线,可使金属地子光泽柔和,也便于镶嵌装饰物。在一些伊斯兰陶瓷器上也出现过模仿金属器的网格纹。为了保持瓷器表面细腻的质感,匠师没有刻板的使用阴线刻划,而是用纤细流畅的笔触勾画出密布的网格。这件宣德青花鱼篓尊上的网格图案雅洁匀称,功力不凡。网格装饰带和口沿上的圆点,则可能是在模仿贵金属器皿上的珠宝镶嵌。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这件宣德鱼篓尊青花图案发色极为幽艳高雅,局部微有黑斑晕散,如水墨云山。这种独特的质感和韵味,是因为使用了大名鼎鼎的“苏麻离青”钴料。苏麻离青也称苏勃泥青,据传产于波斯,元末明初时在景德镇被用于烧造高级青花瓷器,到成化时已用竭不可再得。明代万历王世懋《窥天外乘》:记载“宋时窑器,以汝州为第一,而京师自置官窑次之。我朝,则专设于浮梁县之景德镇。永乐、宣德间,内府烧造,迄今为贵。其时,以棕眼甜白为常,以苏麻离青为饰,以鲜红为宝。”高濂《燕闲清赏笺》载:“宣窑之青,乃苏勃泥青也。后俱用尽,至成窑时,皆平等青矣。”传说永宣时期所用的苏麻离青是郑和下西洋时从伊斯兰地区带回,含锰量较低,故紫、红色调较少,在适当的火候下,能烧出鲜明如蓝宝石的色泽,但同时含铁量高,故往往略带晕散的黑疵斑点,如水墨点染。这种苏麻离青的独特装饰效果,是永宣青花的重要特征之一。
这件宣德青花宣德青花卷草网格纹鱼篓尊,造型、纹样、材料皆有异域色彩,作为帝王御赏之物,其中蕴藏的理念,或许可以借用这首当时宫廷飨宴所奏的颂歌传达:“四夷归伏,舞于龙廷。贡皇明,宝贝擎。四夷率土归王命,都来仰大明。万邦千国皆归正,现帝庭,朝仁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