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丁观鹤 四猎骑图
参考价: RMB 1,800,000-2,600,000
成交价: RMB 5,720,000
作者: 丁观鹤
材质: 设色纸本 手卷
尺寸: 37.5×191.5cm
钤印: 臣丁观鹤、恭画 臣丁观鹤奉敕敬摹宋人四猎骑。 乾隆御览之宝、乾隆鉴赏、乾清宫鉴藏宝、石渠宝笈、石渠定鉴、宝笈重编、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嘉庆御览之宝、宣统御览之宝、御赏、内府书画之宝(1、2、4、5、6、7、8、11、12印参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弘历》146、93、112、94、95、150、107、48、30印,242-245页)
著录: 《秘殿珠林石渠宝笈合编》四《石渠宝笈续编》(二)783页,上海书店版。
作者简介:丁观鹏之弟,亦供奉内廷,工人物,有摹宋人四猎骑图。极精。
按语:丁观鹤是清朝乾隆时期的一位宫廷画家,他的姓名见于胡敬所著之《国朝院画录》和佚名的《读画辑略》二书。《国朝院画录》卷上载“丁观鹤,观鹏弟。工人物。《石渠》著录一,《摹宋人四猎骑图》一卷。”《读画辑略》载“丁观鹏、丁观鹤,顺天人,兄弟皆以白描人物、山水,供奉于南薰殿。丁观鹏兼善写照,名胜于弟,曾蒙恩赐七品官。”两书有关丁观鹤的记载都十分简略,诸如其生卒年,何时进入宫廷供职等最基本的材料也无从得知。《读画辑略》中说丁观鹏、丁观鹤“兄弟供奉于南薰殿”,看来丁观鹤应当是与丁观鹏同时进入宫廷供职的,而丁观鹏入宫的时间,见于档案,雍正四年(公元1726)三月十六日的一则造办处档案记载:“六品官阿兰泰奉旨:着给画画人丁裕、詹熹、丁观鹏、程志道、贺永清每月每人钱粮银八两、公费银三两。钦此。于四月十九日阿兰泰来说,奉怡亲王谕:着将新画画人所食钱粮按月照数发给。”现在已知丁观鹏的入宫年月,其弟丁观鹤在宫中大致的活动时间亦可确定。丁观鹏大约生于康熙四十七、八年(公元1708、或1709年)间,进宫时约二十多岁,其弟丁观鹤年纪则应略小些,兄弟俩为顺天(今北京)人。
在宫廷中,丁观鹤的兄长丁观鹏的名气要大得多,而且流传下来的作品数量也要更多,《石渠宝笈》共著录有八十三件,而根据《国朝院画录》的记载,丁观鹤只有一件作品被收入《石渠宝笈》中,即《摹宋人四猎骑图》卷。其实知名度更高的丁观鹏进宫后,起初地位也不甚显著,大都作为别的画家的助手工作,很少独立作画,而且很多画作都是临摹宫中所藏之古画。看来画艺和名气都稍逊的丁观鹤一开始也是如此,以临摹古画为主,或者与其他画家合作。丁观鹤与金昆、吴桂、程志道、程梁、卢湛等六位画家在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合作完成了《大阅图》四卷(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有其中一卷,其余流散海外或下落不明);现藏于法国巴黎吉美博物馆的《木兰图》第三卷(共有四卷)上有丁观鹤之名。他是与郎世宁、金昆、丁观鹏、程梁联合署名的,据研究,四卷《木兰图》完成于乾隆六年至乾隆八年(公元1741-1743年)间。从以上所列资料,可以看到丁观鹤当时在宫中所处的地位,他并不一位十分出众的宫廷画家。
因为丁观鹤并不著名,流传下来的作品仅此一件,故而“物以稀为贵”,再加上画卷又经《石渠宝笈》著录,自然也就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这幅《摹宋人四猎骑图》卷,就是丁观鹤的临摹品,原作或说是宋朝佚名画家的作品,或题为郭忠恕所画。描绘辽代契丹族骑猎或狩猎结束后的情景。宋人原作颇为古朴,丁观鹤的摹本则很忠实地再现了原作的基本面貌,人物形象生动,线条富有表现力,十分流畅,体现了画家丁观鹤的水平。画幅末尾画家署款:“臣丁观鹤奉敕敬摹宋人四猎骑”,下钤印章两方;两幅上钤清宫收藏印章八方,骑缝处有“ 御赏”、“内府书画之玺”印两方和晚清“宣统御览之宝”印章一方。《石渠宝笈·续编·乾清宫》著录:“丁观鹤摹宋人四猎骑图,一卷,(本幅)宣纸,纵一尺八分、横六尺,设色画人骑各四,一挟弓矢,一臂鹰,一勒辔,一撚箭,马上带羚羊一。款:‘臣丁观鹤奉敕敬摹宋人四猎骑’。钤印二:‘臣丁观鹤’、‘恭画’。(鉴藏宝玺)八玺全,‘御赏’、‘内府书画之玺’。”同书中还记载,丁观鹤的哥哥丁观鹏也临摹过一幅《摹郭忠恕四猎骑图》卷,内容大同小异,摹于乾隆十四年(公元1749年),也供推测丁观鹤作品的绘制时间作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