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洪武年制青花釉里红瓷器鉴定

  • 大明洪武年制青花釉里红瓷器鉴定已关闭评论
  • A+
大明洪武年制青花釉里红瓷器鉴定
明洪武青花瓷是汉族陶瓷艺术的珍品,青花釉里红更是及其罕见名贵之瑰宝。明洪武朝(公元1368—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年号),历时30年。明代建国后不久,明太祖在景德镇珠山设立御窑厂,成为明代景德镇最早的官窑。 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有真正带洪武官窑纪年款的瓷器实物。见以下本博展示的有端庄帝王款大碗。总体来说,洪武朝的青花瓷各方面都继承了元代风格。器型粗大,胎体厚重,青花色泽偏灰,图案装饰线条粗疏豪放,改变元代层次多,花纹满的风格,趋向多留白。[转载]明珍罕《大明洪武年制青花釉里红扁菊纹大碗》赏析 愚藏之大碗是青花釉里红工艺制作,首先来了解一下青花釉里红概念,俗称“青花加紫”,是在青花间用釉里红加绘纹饰的一种瓷器装饰手法。青花,是指用青花料描绘图案花纹,然后施透明釉,在以1300C左右的高温一次烧成的釉下彩。釉里红,是指用铜的氧化物(铜花)为着色剂配制的彩料,在坯体上(或先施以青白釉的坯胎土)描绘纹样,再盖一层青白釉,然后装匣入窑,经1250C~1280C的强还原焰气氛,使高价铜还原成低价铜,呈现娇妍而沉着的红色花纹。 釉里红有单独装饰的,但大多数与青花相结合在一起进行装饰而称为“青花釉里红”。其特点既有青花的“幽靓雅到致,沉静安定”的特色,又增添了釉里红的浑厚壮丽,丰富了色彩效果,形成了高雅而又朴实的艺术风格。因此,青花釉里红瓷成为我国珍贵的品种之一。 洪武瓷器上的进口青花钴料和国产钴料掺和使用。洪武青花不同于典型的至正青花的背翠艳丽,世不同于典型永乐、宣德青花的浓艳色译而有自己的特点。大家知道,元青花瓷器之所以贵重,其中较重要的因素是它使用了进口的“苏麻离青”(这是传统称呼)。明初在推翻元朝统治之后在制作瓷器时只能使用元代剩余的钴料,至于后来派出郑和七下西洋,那可是十几年以后的事情了。由于进口青花钴料的稀有和珍贵,掺和点国产料凑合着用,这也在情理之中。这一掺合不要紧,但却使青花瓷器的发色与元青花那种湛蓝艳丽的发色产生了天壤之别,部分呈现淡蓝色,色泽稳定,无晕散,色泽浓密处常能见到散布着一些小杂质点,反倒表现出青花的层次。成为分辨元代瓷器和明初瓷器的重要标志。 [转载]明珍罕《大明洪武年制青花釉里红扁菊纹大碗》赏析 大碗口径20.3厘米,高10.5厘米,硕大规矩,端庄秀丽,纹饰精美。敞口,腹部往下收敛,挖圈足,釉底,露胎。内外口沿绘制交叉几何纹,主体纹饰内外均绘制扁椭圆形的菊花纹,明洪武时期的典型纹饰,其花心绘斜网状或螺旋状。花蕊外部用双线勾描轮廓。花瓣有两层和三层,最里层为白色小花瓣,只用线描而不上色;外层花瓣填色,每个花瓣顶部和一侧都留白边,表现出花瓣的层次。再来细看菊花叶子,其绘成葫芦状,叶子两侧各有一或两个分叉,基本上是2-3个层次,和元青花里的四层次是有区别的,布局画法显得整个画面较活泼,非常具有时代特征。 扁菊主体以铜作为呈色剂,资料记载早在汉代的铅釉陶上就已普遍使用,但由于是在低温氧化气氛中烧成,故均呈绿色。氧化铜只有在还原气氛中才能呈现出红色,青花釉里红瓷器由于氧化铜在高温烧造过程中特别活跃,烧制难度比较大,所以元代釉里红瓷的色泽不够纯正,红中闪灰或泛黑,有晕散现象,而且纹样也不够清晰。洪武年代要得到红艳的釉里红发色的菊花图案,唯有倾举国工匠和窑位和运气相结合,方能烧制出一尊。足见弥足珍贵。细看红艳的扁菊纹局部出现了返绿现象,这就是当时还原出来的铜红色,在经过几百年的时间,部分薄处被酸质物还原成高价铜离子的绿色。这就是颜料的时代特征,目前的任何设备和人都无法仿造的绝点。[转载]明珍罕《大明洪武年制青花釉里红扁菊纹大碗》赏析 [转载]明珍罕《大明洪武年制青花釉里红扁菊纹大碗》赏析 最后细查大碗底,碗底施釉,地章平坦,看不出有旋纹和跳刀痕迹,也没有凸显的鸡心点,修胎非常规整到位,足外平切,内外各削一刀,露胎处可以看到胎质淘洗比较干净,细腻,可见红色的铁锈斑点较小和火舌红。大碗底书写明显的竖直的六字“大明洪武年制”帝王款。青花年款布局正中,发色内敛下层,字迹鲜明,孔武有力,基本上断定为洪武晚期成熟年代制作的宫廷御用官窑瓷器,重重有力论据无不说明一件到代的有洪武年款的中华文化遗珍瑰宝。 [转载]明珍罕《大明洪武年制青花釉里红扁菊纹大碗》赏析 [转载]明珍罕《大明洪武年制青花釉里红扁菊纹大碗》赏析 虽人们常说,元代青花瓷器基本无款,明代洪武年代的瓷器落款的少见,但愚藏的这一大碗记载着年款。实物在此,诸多特征显示,以及没有可能仿制如此自然的返绿时代特征的现象,都给那种将洪武无年款之瓷器的伪专家和不学无术的砖家重重一棒锤,他们将这类珍罕的民族瑰宝通通说成后仿,甚至明确说是民国托款仿制的认识,便是毫无道理的伪说。这些年来,某些瓷界专家或人士,将一些稀罕的瓷物,动辄以仿论之,甚至随便往“民国仿”这个臆论之箩筐中一放,早已成了其最得意的“鉴定标准”,文博反腐杀无赦!